10/01/2025

孟買的歲月靜好居民篇

印度的人口眾多,跟中國並列亞太地區最多人口的兩大國家。而兩國的人口紅利也大相徑庭。疫情期間、中美關係,很多人開始思考China +1的可行性及評估產業鏈搬出大陸等等的議題,都讓印度很難不被提及。尤其印度現在可以說是歐美企業的Service Center,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外包。

但是印度真的能取代中國嗎?個人覺得至少5-10年是沒可能的,因為大陸現在的產業規模、勞動力、勞工素質等都還是遙遙領先印度,印度的優勢在於中美鬧彆扭了,他們因禍得福,左右逢源也不至於,畢竟他們跟中國關係本來就不怎麼樣,因此China+1被提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評估印度是否已經準備好了。另一方面歐美的大型企業其實是悄悄的把大陸的產能一步一步的移出及處理掉,所以新IPO的機會沒幾個,反而是國內相互併購或是買賣的關係越來越多了,因此投行賺不到的錢,就從這些湯湯渣渣裡面來進補了,然而然而這些對於市場都是一個警訊!

為什麼會說印度很難追上呢?根本原因就是人口教育普及率、貧民窟、貧富差距擴大等等基本民生問題。有一句話流傳: inside the campus and outside the campus。就是形容光鮮亮麗、美輪美奐的CBD,大型現代化的辦公大樓,但是當你離開這個地方後,迎面而來的就是貧民窟,貧民窟與辦公樓比鄰而居,還有他們殘破的基礎建設,這在大陸早就被推倒整改問責,市領導還能夠睡的安穩嗎?頭頂上的烏紗帽有可能分分鐘就被摘除了。

所以必須說論執行力還是中國可以,中國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而我覺得除非印度政府大刀闊斧的推進、努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教育的普及,不然我覺得還有一段漫長的路程…










9/01/2025

台北四國遍路朝聖之旅

在小步旅行@stumpy.travel IG上面看到台北朝聖集印明信片活動,對於蓋印章有莫名的被吸引,再加上我覺得‘朝聖’這個詞很有魅力,譬如日本的熊野古道、西班牙的朝聖之路,多麼神聖!


而2025適逢100年,因此絕對不能錯過!

此外,我覺得主辦方也很用心,石佛在哪裡,其實都有告訴大家,交通怎麼搭乘也都有詳細說明,所以只要有時間有心,一次一次的去集印,七套明信片是真的不難的,最後一套不需要蓋章。

活動開始了!

台北朝聖之路集印明信片





於是,我就開始了我的集印之旅!

第一站位於西門町的天后宮,其實這是我第一次到訪天后宮,哪怕祂已經在這很多很多年了,年輕的時候也在西門町走來走去,但是somehow從來沒有發現,更別說進去了。

石佛一號


第二站,石佛16號,位於台北圓山的護國寺。也是一個每每都會路過但是就是不會進去的地方。這讓我想起有一個美食節目也說過類似的話,有些路邊攤美食,你每天都會經過,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你就是不會停下腳步吃一下! 護國寺也是這樣的概念。

圓山捷運站到站即到寺!






第三站 石佛36號,位於正願禪寺,我後來查了一下,正願禪寺其實在台北大縱走第五段附近,可以往下切走過去,不過那天我是從花博騎腳車車過去的,在內湖大直那邊。



第四站 石佛88號在北投普濟寺,石佛70號在北投櫻崗溫泉♨️會館


第五站就比較辛苦了,我是用走的,嚴格說起來我是去走狗殷勤古道,順便繞去平菁街10巷-第51號跟菁山路99巷99號-第64號去找剩下的兩尊石佛。

主辦方在哀居也有跟大家分享交通資訊- 陽明山的石佛怎麼去?





總共八張明信片,就這樣陸陸續續的完成✅,但是我卻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因為遊戲規則是要露臉合照,但是我偏偏只有名信片跟石佛的合照,所以三套通通都是不合格!哈哈哈哈,尷尬了!

但是我覺得還是很棒的,因為透過這樣的活動,也讓我更了解台北的歷史,以及原來我們還有這麼有意義的朝聖之旅/三九郎台北遍路巡禮,也希望未來可以聽到全部88尊石佛的故事跟現在身處何方。

謝謝@stumpy.travel 小步旅行那麼用心的組織這一次的活動,喜歡的朋友們可以去follow她的IG及臉書。








8/01/2025

Acient Taipei

Taipei, is my home town! I kind of spent approx 3 decades live, study and grow here! This is my home, the one and the only.

Morning, after I took my kids to the piano class, I went over the streets, enjoy a bit of peaceful moments, not really a lovely sunshine but hey it’s home! What else right?

While I was walking pass by these corners, somehow it brought me back to the old days, when I was a high school kid, a teenage if I may!

At the time the only thing trouble me a lot, day by day, is how I can get a pass to the uni, my study wasn’t that great as matter of fact, it sucks! I would probably fail the exam if there is no alternative program for me to go after. So thanks to the diverse programs and I was fortune to be able to take a ride and enter into the university. 

Nevertheless, I wanted to share a few photos that I took in a morning day, which majority of Taipei walkers are not awakened yet…







抬頭看,當沈赫哲不再是當年的沈赫哲+猴子,殷非凡再也不凡,樓下的麥當當還是你那個賣當當!?↓光南仍然是大批發,博愛路攝影一條街,轉個彎,補習街照常輸出各式金榜題名的奇幻妙術,天下第一分局屹立不搖、台北車站拉皮後華麗轉身變成年輕人口中的北車,驗證了一句話:流水般的莘莘學子,鐵打不動的供應鏈!

然而事實卻是吾等老態回眸一笑白紋生!

7/01/2025

台北植物園

長那麼大第一次來到了植物園!

植物園的前身為台灣首省林業試驗所,早期應該是日據時代將台灣珍貴木材銷往日本作為皇室家具、宮殿建築用,美其名說是植物研究用,但在過去那個年代珍貴木材基本都送去日本的呀,例如宜蘭羅東林場、大雪山林場....等。


台北植物園占地約8公頃,裡面有一個展覽館保留了當時從臺灣、日本、中國大陸、東南亞引進來的試驗研究植物種,至今園區內的建築與植物種類已遠超過以往盛況,蒐羅之植物多達約2000種。參觀的過程中剛好碰上一位很熱心的志工, 因為我問了一句有木材的香味,所以他可能我是有緣人吧,在我們要走的時候,拉著我們很熱心的跟我們講解了過去的林業發展史。他本身是規格師,就是木材要運出去,其規格都要符合相關規定,有點像是品保工程師之類的。


然後他還帶著我們下樓去看那個檜木的櫃子,說這就是香味的來源。圖下就是檜木的櫃子,上方還印有林業試驗所的官印。這些都是國寶呀!心裡話家具還是得原木木材。

最後植物園內有一個區塊是12生肖植物園,巧妙連結了植物與生肖,讓大家更能夠因為這一層關係讓大家產生共鳴及添加一些趣味性,讓小朋友大朋友更容易記住、認識這些植物。

6/01/2025

江西武功山

江西武功山,據維基百科記載,武功山的命名和道教傳說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據記載:武功山原名「茲山」。「茲」字在古代文言中通「滋」,取其草木茂盛之意。山北的袁州(現在的宜春、萍鄉)則稱其「羅霄山」。徒步的人認為武功山算是一個程度的畢業考,攻頂後,就表示你徒步的能力已經有一定程度了。





我們是搭乘動車,從上海出發到萍鄉站,睡在動車上,也就是夜車。坐夜車的樂趣就是你不知道你的鄰居有誰,還有大媽會有什麼驚人之舉,舉例來說,我碰到的大媽就是成群結伴聊天,因為我睡下舖,所以他們會一開始坐在邊邊上,後來會更你說腳伸一下,甚至會把你行李挪一下,只為了可以多坐一兩位…是不是很傻眼!

Anyway, 動車如期到站,我們收拾行囊,吃個早餐,我們隨即出發,奈何天公不作美,下雨天…

因為下雨,讓我們一開始的徒步走的比較辛苦,也看不到武功山的美景,對於我身旁的徒步小白來說更加辛苦,因為他們本來以為是走景區步道而非這種泥濘路/土路,哈哈哈😄

我們大概下午三點左右到達客棧,然後因為地形限制,發電機要等到5點才會啟動,於是大家說先洗澡,結果沒熱水,一開始老闆還說有有有,後來抗不住大家的抱怨後,有認真在處理,後來大家說是不是沒有氣(瓦斯)了,老闆一開始還說不可能,但是當我抓一下桶子後,我感覺有點輕,老闆才意識到有可能,因此換了新的一桶後,熱水真的來了!但是我洗完了,所以趕緊插一個隊重新沖一次頭,呼….舒服!

其實冬天來爬武功山如果沒有暖氣的話說有點冷,晚上睡覺也不太好睡,畢竟冷,然後床墊枕頭之類的你也可以想像就是克難…不同的體驗啦!女孩子們或是小白就無法接受,謝謝再聯絡。但不得不說老闆廚藝了得,一個人可以燒出10菜一湯,我覺得好吃,有符合我的口味。早餐的麵線也好吃!就是陽春麵加一個荷包蛋。


下面兩張是第二天的照片,有別於第一天,武功山沒有下雨了,雲瀑布也有了、雲海也看得到了、山也出來了,我終於鬆一口氣了,不然這趟很難交代了。爬山最後一段是要登頂,金頂的另一面是武功山,但是要攻頂要走我最討厭的路- 階梯。走階梯,我真的走不快,走走停停,但是天氣好,邊走邊看風景,確實漂亮。我們在山頂短暫停留拍照留念後,就往下山的路走,隊友這時才說這才是他期待的徒步,因為我們下山走到景區裡面去了,路都修整過了,又有纜車🚡,幸福指數大大提高。

同行的領隊已經來武功山六趟了,缺一個白武功,就是下雪❄️的武功山。我認識的另外一個領隊也來了10次,我覺得武功山可以再來,兩天一夜的路線其實不難,推!

5/01/2025

一個人的旅行

一個人的旅行,我走過了一季又一季,從夏鳴蟬叫到大雪紛飛。


2022年因為疫情起起伏伏最後變成遍地開花導致四月清明假期和五一勞動節假期全部泡湯,可以說只有元旦三天假期沒有浪費到,元旦當天去了如意尖,常言道新年登如意尖,事事皆如意,都說到這份上了豈有不去的道理。第二天去杭州走松鼠線,這條線路第一次走也算是第一個跑山,18公里打醬油成長。第三天去無錫惠山,人稱惠山一枝花,花開富貴,上上下下17公里累積爬升1000米。自此之後,那都去不了了直到六月解封後。



其實呢,我一開始真的不爬山徒步的,我的第一個戶外旅遊是慕田峪長城,之後我愛上長城,更樂意去不同的長城段走走看看,也不吝表達自己對於長城的嚮往與心裡渴望追尋歷史的心。之後,我比較長時間搭乘高鐵往返江浙滬之間,高鐵太方便了,所以我在規劃的時候就會極其利用,貪黑起早,把時間極大化,行程/景點一把抓,然後大都時候是窮遊,畢竟我是追尋心靈上的滿足而非美食饗宴,一般來說就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減少長時間拉車,景點安排也都儘量安排在順路或是一起,不過我有些是一定要去的,例如當地博物館、著名景點、地標,舉例來說:浙江奉化蔣公村、無錫大佛、杭州、蘇州、山東泰山等等。


旅遊呢,抵達目的地從來就不是旅行的意義,沿途經過的人事物,每一刻的輕鬆愜意或苦其心志,才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有人問為什麼要旅行?答案從來就不只一個!幺蛾子也是從來就不會讓你失望!談到幺蛾子,一個人隻身在外,其實還是要小心,我有碰到證件丟失。當地人身分證掉了,頂多去警察局備案然後補發一個臨時身分證就可以繼續領高鐵票走行程。我們不是,去高鐵窗口,他們說沒髮處理,要我去找高鐵警察;找了之後,他們也愛莫能助,因為我們的資料不在他們的系統裡面,兩個不同的系統彼此不talk的;建議我去找公安,三更半夜的叫天不靈、叫地不應,最後走到公安局,一樣的,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我又走回高鐵售票窗口問問有沒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售票窗口的小姊姊說要有紙本的證件影本也可以,我問那圖檔為什麼不行?它也不想跟我多說,但就我觀察,他們要掃檔案(圖片),而手機無法建檔。Anyway,我無法求證我的理論基礎是否正確,我也無暇顧及,趕緊再走出去高鐵站去找可以打印的店,走著走著看到一間酒店,覺得可能可以,於是進去交涉一番後,酒店前台竟然願意幫忙,太感人了!最後我就拿著複印件飛奔回到高鐵站去改簽,畢竟我的高鐵開走了⋯⋯當我回到上海後,都已經是早上6-7點了,折騰了一晚上,可說是高鐵站夜遊。所以像高鐵🚄/火車🚞晚點、飛機✈️延誤、迷路,找不到要去的地方等等,碰到這些情況就得隨時保持彈性調整自己的行程。另外我也碰過手機📱掉在出租車🚕上,下車後屁股摸摸,咦是空的,趕緊跑過去追,真的就跟電視劇演的一樣,想了就好笑!除此之外,我也有過高鐵🚄偶發事件,例如突然沒有信號,高鐵停在軌道上大概一小時,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因為萬一後方高鐵追上來怎麼辦?畢竟對向軌道是通電的,仍然會有高鐵反向呼嘯而過,所以如果碰上急駛列車怎麼辦呢?


再來的不能說是幺蛾子了,反而是運氣成分居多。例如:我去恆山,一路往上走體驗四季不同的氣候變化。去泰山,一日攻頂兩次,白天從東向西穿越,夜爬的時候,從中間一路往上攻頂,夜爬泰山最終目標是看日出,然而最後關頭被一片烏雲蔽日,功虧一簣。去黃山後山木梨硔也是,早早起來卡了一個不算太差的位子,最後等到提前下撤的原因是覺得不會有了,但日出🌅最後出來了,而我又完美錯過。日落🌄反而看了好幾回,都沒有讓我失望過。






我一般在規劃的時候,會做功課,我的大神有度娘,度娘有歷史典故、著名景點介紹,在搭配其他旅遊App來完成我的功課。一方面是讓我更能夠快速的進入狀況,同時也能夠幫助我了解我要去的地方/城市究竟有哪些值得被注意的地方、故事或是更吸引人的地方,而且我還會找一首詩來配我的IG,最好能夠match地名、特色、人物等等,這樣我覺得更能貼近行程也可以產生共鳴,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當然這樣讓我覺得自己有被attach住!


所以一個人的旅行,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去完成。我漂泊了一程又一程,從韶華年茂到眉宇滄桑。用足跡跨越這斑駁的世界。在這最好的年代,追尋美好,一路向前。在旅途中尋找那個理想的自己。自己從熱衷旅遊到沈迷戶外,這個巨大的轉換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總之大家慢慢的都知道我是玩戶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