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因為疫情起起伏伏最後變成遍地開花導致四月清明假期和五一勞動節假期全部泡湯,可以說只有元旦三天假期沒有浪費到,元旦當天去了如意尖,常言道新年登如意尖,事事皆如意,都說到這份上了豈有不去的道理。第二天去杭州走松鼠線,這條線路第一次走也算是第一個跑山,18公里打醬油成長。第三天去無錫惠山,人稱惠山一枝花,花開富貴,上上下下17公里累積爬升1000米。自此之後,那都去不了了直到六月解封後。
其實呢,我一開始真的不爬山徒步的,我的第一個戶外旅遊是慕田峪長城,之後我愛上長城,更樂意去不同的長城段走走看看,也不吝表達自己對於長城的嚮往與心裡渴望追尋歷史的心。之後,我比較長時間搭乘高鐵往返江浙滬之間,高鐵太方便了,所以我在規劃的時候就會極其利用,貪黑起早,把時間極大化,行程/景點一把抓,然後大都時候是窮遊,畢竟我是追尋心靈上的滿足而非美食饗宴,一般來說就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減少長時間拉車,景點安排也都儘量安排在順路或是一起,不過我有些是一定要去的,例如當地博物館、著名景點、地標,舉例來說:浙江奉化蔣公村、無錫大佛、杭州、蘇州、山東泰山…等等。
旅遊呢,抵達目的地從來就不是旅行的意義,沿途經過的人事物,每一刻的輕鬆愜意或苦其心志,才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有人問為什麼要旅行?答案從來就不只一個!幺蛾子也是從來就不會讓你失望!談到幺蛾子,一個人隻身在外,其實還是要小心,我有碰到證件丟失。當地人身分證掉了,頂多去警察局備案然後補發一個臨時身分證就可以繼續領高鐵票走行程。我們不是,去高鐵窗口,他們說沒髮處理,要我去找高鐵警察;找了之後,他們也愛莫能助,因為我們的資料不在他們的系統裡面,兩個不同的系統彼此不talk的;建議我去找公安,三更半夜的叫天不靈、叫地不應,最後走到公安局,一樣的,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我又走回高鐵售票窗口問問有沒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售票窗口的小姊姊說要有紙本的證件影本也可以,我問那圖檔為什麼不行?它也不想跟我多說,但就我觀察,他們要掃檔案(圖片),而手機無法建檔。Anyway,我無法求證我的理論基礎是否正確,我也無暇顧及,趕緊再走出去高鐵站去找可以打印的店,走著走著看到一間酒店,覺得可能可以,於是進去交涉一番後,酒店前台竟然願意幫忙,太感人了!最後我就拿著複印件飛奔回到高鐵站去改簽,畢竟我的高鐵開走了⋯⋯當我回到上海後,都已經是早上6-7點了,折騰了一晚上,可說是高鐵站夜遊。所以像高鐵🚄/火車🚞晚點、飛機✈️延誤、迷路,找不到要去的地方等等,碰到這些情況就得隨時保持彈性調整自己的行程。另外我也碰過手機📱掉在出租車🚕上,下車後屁股摸摸,咦是空的,趕緊跑過去追,真的就跟電視劇演的一樣,想了就好笑!除此之外,我也有過高鐵🚄偶發事件,例如突然沒有信號,高鐵停在軌道上大概一小時,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因為萬一後方高鐵追上來怎麼辦?畢竟對向軌道是通電的,仍然會有高鐵反向呼嘯而過,所以如果碰上急駛列車怎麼辦呢?
再來的不能說是幺蛾子了,反而是運氣成分居多。例如:我去恆山,一路往上走體驗四季不同的氣候變化。去泰山,一日攻頂兩次,白天從東向西穿越,夜爬的時候,從中間一路往上攻頂,夜爬泰山最終目標是看日出,然而最後關頭被一片烏雲蔽日,功虧一簣。去黃山後山木梨硔也是,早早起來卡了一個不算太差的位子,最後等到提前下撤的原因是覺得不會有了,但日出🌅最後出來了,而我又完美錯過。日落🌄反而看了好幾回,都沒有讓我失望過。
我一般在規劃的時候,會做功課,我的大神有度娘,度娘有歷史典故、著名景點介紹,在搭配其他旅遊App來完成我的功課。一方面是讓我更能夠快速的進入狀況,同時也能夠幫助我了解我要去的地方/城市究竟有哪些值得被注意的地方、故事或是更吸引人的地方,而且我還會找一首詩來配我的IG,最好能夠match地名、特色、人物等等,這樣我覺得更能貼近行程也可以產生共鳴,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當然這樣讓我覺得自己有被attach住!
所以一個人的旅行,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去完成✅。我漂泊了一程又一程,從韶華年茂到眉宇滄桑。用足跡跨越這斑駁的世界。在這最好的年代,追尋美好,一路向前。在旅途中尋找那個理想的自己。自己從熱衷旅遊到沈迷戶外,這個巨大的轉換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總之大家慢慢的都知道我是玩戶外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